欺负过你的人,一定要和他断干净,不要和他有来往的机会
图片
作者:子墨
曾仕强教授曾言:“欺负过你的人,一定要和他断干净,不要和他有来往的机会。因为欺负过你的人最后还是会欺负你,如果你心软选择和他和好,那就是给他机会来伤害你。”
在生活的舞台上,被人欺负就像一场噩梦,给我们的心灵和生活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。
这种伤害犹如利箭,穿透我们的精神防线,在内心深处种下恐惧、自卑、愤怒等负面情绪的种子。
欺负行为的惯性在诸多典故中都有所体现。
“东郭先生与狼”的故事便是有力的例证。东郭先生的善良换来的不是感恩,而是狼的恩将仇报。
这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:那些欺负他人的人,一旦发现对方的“软弱”,就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,会得寸进尺,持续施加伤害。
正如爱默生所说:“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,否则就等于零。”
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对欺凌者展现宽容时,他们可能并不会珍惜,反而会将其视为我们的软弱可欺。
在面对欺凌者时,很多人会犯心软的错误,以为原谅可以换来对方的改变。
然而,“农夫与蛇”的典故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。农夫的同情与怜悯,却被蛇以恶意回报。
这正如罗曼·罗兰所说:“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,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。”当我们对欺凌者心软,就如同给了他们再次作恶的许可证。
历史上,宋襄公在与楚军作战时,因秉持所谓的“仁义”,在楚军渡河未半时不出击,在楚军未列阵时不进攻,最终导致自己兵败受伤。
这种不合时宜的心软,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。
所以,我们必须与欺负过自己的人彻底断干净,绝不给他们再次伤害我们的机会。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坚固盾牌。
富兰克林曾说:“对所有人以诚相待,同多数人和睦相处,和少数人常来常往,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,但绝不与任何人为敌。”
然而,这里的“不与任何人为敌”并不意味着要对欺凌者妥协。
我们要学会分辨,对于那些伤害过我们且毫无悔意的人,要果断远离。
就像鲁迅所说:“损着别人的牙眼,却反对报复,主张宽容的人,万勿和他接近。”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从被欺负的阴影中挣脱出来,重拾自信与安全感,将精力投入到真正值得的人际关系中,让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被人欺负是一种痛苦的经历,而欺凌者往往不会轻易改变其恶劣行径。
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二次伤害,我们要坚定地与他们划清界限,不要被心软所迷惑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远离伤害,让生活朝着健康、积极的方向发展,去拥抱充满善意和温暖的人际关系与生活体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